公告:

中考即将来临,毕业班学生为什么会产生想学又厌学的情绪呢?

作者:leadcom / 时间:5年前 (2019/06/20) / 分类:中职技工 / 阅读:1727 / 评论:0


即将面临考试,有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很好,总成绩在全校前几名,但总担心自己中考时考不好,心里总是感觉不踏实。这部分学生总感觉有很多东西没学会,遇到综合性的试题不知道该怎么样运用教科书上的知识,脑子也不好使了,很多知识记不住,有些好不容易记住了,过一天就又忘了。现在学习效率很低下,想学却学不进去,内心想去玩,但一玩就更不想学了,因此不敢去玩。现在感觉学习很累,想放弃学习,内心又很不甘心。

 
情绪也非常糟糕,有时候情绪很容易被惹怒,严重者甚至非常狂躁,在家摔东西……这情况更多的发生在考试前后,如中考、高考前和刚刚升入初一或高一的时候。前一种情况主要原因是考试前学习压力大而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化解,后一种情况主要是学习任务的加重和新环境适应不理想导致。
第一点:对待学习很呆板
 
大部分学校老师,从学生进入初中就不断的给学生灌输中考是多么的重要,高考是多么的重要,你要想考一个好大学,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争取考上重点高中,然后你才能有机会上一个好大学。孩子们刚开始也都是精力充沛的,但就像拉紧的弓弦,时间久了,总会崩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孩子精神上承受不了了,他们要么逆反了而不再愿意上学,要么继续承受着高强度的压力而导致出现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各种各样的严重心理障碍。
 
让人痛苦的事情任何人都会本能的拒绝,学习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苦学、死学,让学生感受到的只是累、痛苦、压抑等负面感受,时间久了孩子要么苦苦挣扎要么逃避开来!想想我们学生面临的压力:进行题海战术,写不完的作业;倡导苦学,恨不得不吃不喝,一天能挤出25个小时来学习。
第二点:学习不能学以致用
 
学校教学以考试为指导。只讲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知识如何运用,如何学以致用,这些本应该是学习最核心的东西,对不起,因为考试不考,只凭学生自己领悟去吧!教育本应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而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打击孩子的求知欲。探究知识的运用竟然变成了是在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那什么是学习?没有探究欲的学生怎么会好好学习并快乐学习?
 
第三点:知识网络不能构成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拿来运用,而综合地理解掌握知识,才能在运用的时候更好的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很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一个一个零散的知识点,相互之间是脱节的,没有一个整体的结构,这让他们在解综合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更不用说在实际生活中的活学活用了。文科学习,很多人强调文科的学习只是背诵,记住了,考试才能答出题。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思想,文科和理科一样,关键在于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网络知识结构。而且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不但是学科内可以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学科间也可以形成网络知识结构。
第四点:个性压抑,人格发展不健全
 
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他们变得沉默寡言,一味地为学习成绩拼搏努力,为分数而与同学激烈竞争,虽然学习很好,但感觉很累,或者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效率已经很低,很多知识记不住,而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保持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他们不是想着调整一下自己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而是施加更大的学习强度,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加倍的努力来弥补学习效率的下降。学习知识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考试分数只是检验自己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而已,而实际中学习仅仅为了一个分数,为了有一个好的分数,大家拼命的努力,拼命的竞争,牺牲了玩耍的时间,放弃了综合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也制造出一批又一批内心自卑,焦虑、抑郁的失败者。个性发展的不健全,反过来又会影响学习的心态和学习的方法,导致学习结果不理想,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很多学生越陷越深。
 
学习行为本身不是问题,学习行为也不是能力的问题。关键是人格的培养和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以及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育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健康人,成为真正的“人”之后才能真正成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