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双转移”是加快转方式的创新实践

作者:leadcom / 时间:5年前 (2019/09/07) / 分类:短期培训 / 阅读:1282 / 评论:0

image.png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载体

  “双转移”的成功实践对于政府如何适应市场、利用市场、驾驭市场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国甚至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珠三角,珠三角是受冲击最大的地区之一,而以珠三角为主力的广东,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定位举足轻重,GDP占了全国的1/9,财政税收占了全国的1/8。来到肇庆,特别是参观了大旺开发区,我觉得担心也好、质疑也好,都是多余的。

  “双转移”的示范效应不局限于广东

  大旺高新区超常规的发展,应该说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双转移”战略的一个活生生的典型,一个示范地。这样的一种示范效应,我想它的积极意义不局限于周边地区,甚至不局限于广东范围。从中我得到了两点重要的启示。

  第一,广东的“双转移”已经由外部强制性的转移变成了内部主动的转移,从企业到各级政府,形成了一个合力。这一点应该说对于政府如何适应市场、利用市场、驾驭市场,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我们从转移的战略实施过程切切实实看到了政府的决策、政府的战略怎么样符合了市场作用的规律和产业升级发展的规律。这个意义绝不仅限于广东,也绝不仅仅限于产业转移,对于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对于政府怎样实现从越位、缺位到到位的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二,广东创造的产业转移园,应该说它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空间优化的一个非常好的重要载体。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是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它要向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周边省份转移产业,协调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我们在大旺开发区看到这两种情况都有。这样的产业转移示范性园区,它的生命力或者说它的内涵,远远比过去单纯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更富有新的含义。

  高技术加劳动密集的产业应该是一个方向

  广东的“双转移”总体看较成功,企业在环保、技术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有一个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是如何在产业转移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重组的问题。如果没有在产业转移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重组,恐怕会让技术水平低、规模小、能耗高的产业转移到了落后地区,从而延长了其生命周期。对接受地来说,虽然暂时带来了一定的增长、税收、就业等,但也为那些该淘汰的产业提供了一个延缓寿命的空间。实际上,结构调整包括升级一批、转移一批、淘汰一批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应有足够的重视。

  在人口转移方面,要合理处理本地人口转移和外地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些外省流入的劳动力,已经在广东工作了多年,熟练掌握了某一劳动技能,实际上已成为当地的技术工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人力资源。怎样妥善解决这部分人的后顾之忧,在政策上应有一个系统的考虑。

  广东的产业转移要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广东的主导产业如何确定,劳动密集型产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重化工业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觉得产业的转移或者升级,如何发挥劳动密集产业的优势,这还是有待于破解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完全否定,因为中国毕竟有这么多的劳动力,是实实在在的优势,而且需要就业。我比较看好高技术加劳动密集这样的产业,产品是科技型的,但生产过程又是劳动密集型的,这应该是一个方向。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陈秀山


  “双转移”符合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省域内部的区域协调发展及主体功能区的清晰定位,其路径就是产业转移以及人口、劳动力的转移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大战略,就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我们研究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协调发展,有两个路径,一个是产业转移,另一个是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

  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一条重要路径

  省域内部的区域如何协调发展,第一条路径就是产业转移。对于转移地来说,哪些产业应该转出去?对于承接地来说,如何承接产业转移、承接什么样的产业转移?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产业转移地来说,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在这个最发达的地方,现在要素成本在上升,外源型的经济也因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的需求不像过去那么强劲了,这就需要外需内需并重,尽可能使内需扩大,因此需要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优化空间布局。就是说有一些产业,比如说耗能高、占地多、劳动力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产业应该转移出去,不然高端产业、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就没有发展的空间。

  从转入地来说,比如说粤西、粤北地区,当然应该承接一部分产业的转移。如何承接,我觉得就是要改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的改善是承接转移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希望沿海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但是经过十年的时间,其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和变化,只有产业转移不理想。我们总结原因发现,实际上就是投资环境不理想,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就是基础设施,软环境就是政策有没有优惠、管理是不是高水平、服务意识是不是很强等。

  人口、劳动力转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另一重要路径

  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二条路径就是人口和劳动力的转移,当然首先是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很多,“三农”问题很难解决,就在于农村有太多的人口,富余了很多劳动力,要把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出来,尤其是要把交通不便、土地很少的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出来,转移到城市、发达地区,使他们从事二三产业。“十二五”期间也要将这个作为重点的工作。

  转入地承接转移产业,要很重视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定位要清晰

  “十二五”时期除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还有主体功能区战略。主体功能区在“十一五”纲要里有很明确、全面的表述,就是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来确定一个区域的主体功能的定位。“十一五”规划纲要里明确了四类地区,重点开发地区、优化开发地区、限制开发地区和禁止开发地区。对于限制开发地区,实际上要创造条件将人口转移出来,这样才能使那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改善,才能成为发达地区的生态屏障,为我们提供生态资源。

  广东省提出“双转移”,这实际上是符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也符合主体功能区战略。“十二五”规划建议对主体功能区战略有非常具体的表述,就是要在适合发展的地方加快发展,在不适合发展的地方加强保护,要将城市建设得更像城市、将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实际上四类主体功能区可以转化为三类地区———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生态地区。城市地区从事二三产业,要将第二产业做得更强,将服务业发展起来。城市的主体功能是发展二三产业。农村的主体功能是发展农业,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还有生态地区,实际上从国家来说,三江源地区等这些都是生态地区,这些地区不能承载更多的人,人多了对生态环境就会产生破坏,就会对下游地区形成很大的威胁,要把他们逐步转移出来。

  广东省和全国有共同之处,珠三角地区很发达,粤西、粤北经济相对欠发达,但是粤西、粤北又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一方面它要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另外一个方面又要对生态保护很重视,主体功能定位要清晰。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所所长 肖金成


  双转双升:在升级中转移实现发展转型

  广东的“双转移”不等于产业复制、不等于产业照搬,它较好地避免了产业同构化、分散化和污染化,是一种提升式的转移

  “双转移”符合“十二五”战略方向和要求

  广东推行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是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主旋律的战略举措和创新实践,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路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里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的主线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要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这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内容,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要促进区域协调的发展,而“双转移”非常符合这样的战略方向和要求。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要素的合理流动,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中国目前正处于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随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推行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提出,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也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产业转移的趋势开始变得更加明显起来。就全国意义而言,目前也出现了“双转移”的趋势。总的来说,产业从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劳动力也在从原来高度聚集于沿海的省份和城市,向中西部的城市群和中心城市转移,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单向集中向以东部沿海为主、以中西部中心城市为辅的多元集中的态势。总体而论,国内产业转移发育还很不充分,离理论上的预期尚有较大差距,该转移和承接什么产业,转移到什么地区,怎么转,怎么避免环境污染型产业的转移,怎么有效转接等问题,都是亟待认真分析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也需要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国内区域产业的转移。

  以转移谋升级,以升级促转移,“双转移”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而广东的“双转移”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目前两年的实践虽然时间仍很短,但在全国大图景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效应,充分体现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共同作用,通过相关的政策积极引导产业要素、经济活动与劳动力合理分布。

  通过这次论坛我也深刻感受到,广东的“双转移”不等于产业复制、不等于产业照搬,它较好地避免了产业同构化、分散化和污染化,是一种提升式的转移,在适应性改造和承接性提升中摸索和前进,以转移谋升级,以升级促转移,是在升级中来转移,从而实现转型,这样的思路是非常好的。而且在空间的合理布局、不同的发展模式方面也有很多探索,包括增强配套式集群等等。通过“双转移”,也有助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劳动力的素质升级,实现“双转双升”。产品结构要从资源、劳动力密集型向劳动力、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主要生产初级加工品向生产深加工产品转变,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一般产品结构向品牌产品结构转变。

  企业应成为“双转移”的主体

  产业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投资环境适当的地区,只要政府服务得好,企业发挥得好,投资环境好,产业环境好,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投资者就会趋之若鹜,就会出现产业集聚现象,产生集聚效应。在目前产业集中、细分、专业化和价值链的延长趋势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一地不必要求全,应该集中力量大力发展自己优势最为突出的环节和区段,在优势集中的基础上,实现集群式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和劳动力的转移,必然要通过企业来实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而且也应当成为“双转移”的主体。企业可以通过投资设厂、托管、产权转让、收购兼并等方式进行扩张。政府部门必须突破地方主义的观念,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在更大范围内组织和配置各种资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打破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扶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扩大规模,鼓励它们按照市场竞争原则横向扩张,加速产业的资本积聚与生产集中。同时,也鼓励大企业纵向扩张,延长产业链,凝聚一批为之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使存量资产跨部门、跨地区流动,向重点和优势企业集中和组合,推动过剩生产能力的淘汰和重组,既能减少现有的重复建设,又能抑制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复建设。

  总之,在新形势下,希望通过“双转移”能促进“广东制造”进一步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变,使得“转型力量、广东探路”进一步提升为“双转双升、广东领路”。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部研究室主任刘锋


  产业转移和升级让“广东制造”发扬光大

  这几天我走了、看了、刚才听了各位专家以及开发区一线工作者介绍的情况,我的第一个感想,“广东制造”的品牌可以继续在相当长的时间发扬光大。“广东制造”在全世界的名声都是很响亮的,现在产业转移和升级让“广东制造”这个品牌持续发扬光大。

  而在转移和升级当中,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都要努力。从企业方面来说,首先要居安思危,早做转移和升级,面向长期发展进行考虑。从政府角度来说,开发区、地方转移园区、地方政府与更高一级的如省、中央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不同的,从园区和地方政府来说,考虑得多的是为企业做好直接、一线的服务,企业的转移无非是到能够降低成本的地方去,到有空间的地方去,到有劳动力的地方去,到有新兴市场的地方去,那么在一线的园区和地方政府,他们就是围绕这四个方面做好服务,一个是基础设施,不光是路、电、水,还有办事效率、公共服务等方面。二是培育和集聚人力资源。

  宏观指导方面,要对经济形势和周期的波动进行选择,要注意到产业转移在经济周期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我们想要的先进制造业,恰恰是在危机的时候向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国家转移的步伐加快。这样的情况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苏联在那个时候完成了大规模的工业化,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产业转移;八九十年代中国也承接了世界的产业转移;而在次贷危机之后,我已经注意到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加快。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占领了先机,下一步可能会出现什么,近段时间有关货币战争一事在国际上炒得非常热烈,但是请大家注意,货币战争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开闸放水,进入第二个阶段货币政策全面收紧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80年代债务危机的情况,如果这时我们能够稳住自己的阵脚,货币战争的下一个阶段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会,这是需要考虑的。

  而更高一级的像省、中央政府,要做的就是对产业转移整个的规模和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且对这种转移可能造成的一些副作用进行妥善处理,因为只有对这些副作用进行妥善处理,才能够使产业转移和升级平稳地进行。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


  “双转移”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广东省的“双转移”战略对破解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很多战略性难题,从实践上给出了一个答案,进行了宝贵的探索

  “双转移”值得在全国推广的几点经验

  广东省的“双转移”战略对破解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很多战略性的难题,从实践上给出了一个答案,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的有如下几点。

  更加有针对性地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如果仅仅通过转移支付给欠发达地区也是可以的,那样就消费了。广东省创造性地用竞争性的扶持资金来针对产业转移,这种使用财政资金的办法从根本上增加了欠发达地区的造血机能,这比纯粹的转移支付要有效得多。

  政府引导与企业行为相结合。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依靠主观意志,通过政府的行政命令,而是政府的引导和企业行为相结合,广东的双转移有经济规律在里面,从根本上企业要走或者是留,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符合自己生产经营的基本状况。

  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广东的乡镇或者是一些市的思想解放、思路转变很重要。

  在产业转移中各级干部认真考虑到了利益问题,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与当地民众的利益关系。后一点更加重要,转移的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的福利。

  “双转移”今后的发展首要的是集约利用土地

  今后“双转移”的发展,我认为第一是集约利用土地。开发区一开始为了吸引投资,不可避免地在土地上给予的优惠比较大一些,但是根据近年的经验,一旦重大的经济地理发生变化,带来的招商引资环境变化是很大的。珠三角地区一定要预留多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所以集约利用土地是很重要的。发达地区建设开发区一定要多争取通用性的高层厂房、标准厂房,高效利用土地。不发达地区办开发区也要节约集约土地,因为欠发达地区往往跟环境脆弱有很大关系,所以要考虑到土地利用和环境之间的协调。

  转出地要控制土地再利用的方向,不要转出之后又没有了空间。转入地将厂搞好需要时间,还是要按部就班逐步进行产业和产业链的完善。

  要有持续的培训,软件的支持重于硬件

  “双转移”必须是一个持续扶持的过程,无论是从人才还是培训等等来看,转入地和转出地都有很大的差距,要有持续的培训,产业进来之后的管理、运行和发展等也要跟进,软件方面的支持重于硬件。就广东省内部的转移而言,恐怕5-10年之内,转入地的成本洼地很快就会被填平,那时转出地、转入地的再发展,确实就是靠产业竞争力、管理水平。我认为省政府和地方政府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包括发展、引进、培训人才,发展当地的科研、教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