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十一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入职清华园引起了争议,有人冷嘲热讽,有人大吐酸水,认为高职生能够入职清华园,肯定有黑幕。
其实高职毕业生可以就职于重点大学并不是个例,只是清华名声大,加之有媒体报道,看起来好似奇事一桩。以该校为例,在过去的三年里,就有毕业生就职浙大、北航、哈船舶等等。这样的新闻,媒体热炒高职毕业生和重点大学之间的强烈落差,是为了创造新闻点,以求眼球效应。其实理性思考的话,高职生为何可以找到重点大学的工作?这从市场需求上来讲,属于错位需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取所需,各图所用罢了,无可厚非。
事件经媒体报道后,笔者看过这几位毕业生的经历,虽然是高职学校出身,却有着过硬的技术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至于黑幕背景一说,几个孩子家境一般,哪里凑的起人情费到清华,毕竟不是谁的爸爸都是李刚。
再者说,一些人总是觉得国家重点大学、国家级科研单位需要的必须是高层次人才。其实不然,这些单位对各业务相关的各类人才都存在需求。高学历人才论的出现是在近几年高学历人才数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衍生的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高消费罢了。清华大学用人不拘一格,敢于录用高职毕业生,不也说明了大学的包容精神,是好事,吐酸水的可以退下了。
另外,这些到清华园任职的学生其待遇就北京地域而言属于偏低的水平,至于住宿条件,只能说与本科生无异。为何这些品学兼优的孩子不选择大的外资企业?还不是冲着清华大学的招牌去的。比起外企、私企,显然清华大学除了提供其工作机会之外,更是一座顶级的学习平台。清华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实训条件,势必让这些年轻人受益良多。有了清华大学工作的这段经历,今后的二次就业便有着光环。
其实,比起媒体的炒作,高职学生入职清华反应的实质问题是现今不少用人单位在挑选职工时带着有色眼镜。特别是对学历文化程度不高的高职学生,总是有着成见。如果用人单位可以在选材的理念和行动上不再偏失,以人才对事业的贡献大小对应他们的所得,才会最大程度地激发高职学生潜在的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彰显高职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