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推进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以下简称“双精准”)工作,日前,省教育厅组织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部分专家学者一起论“道”,共同探讨如何更好推进“双精准”工作。
熊自先(深圳市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总监、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百果园学院院长):精准,与粗放相对应,意味着从广度向深度转换,从大而浅向小而深转换。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意味着职业教育发展不能千篇一律,应对应专业特点,对准企业要求谋精准。
张俊平(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从发展现状来看,职业教育能够体现出中国特色,但离世界水平仍有不小差距。从发展阶段来看,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职业教育聚焦于体量发展、解决规模问题,职业院校热衷于跑马圈地、解决生存问题,重点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够不够”的问题;随着广东经济率先进入新常态,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达到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必须同步走向中高端发展,亟待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好不好”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恰逢其时。
欧阳育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双精准”聚焦职业教育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两大属性,其目标是通过完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改善校企互不理解、语言不通、各自为政的局面。
刘惠坚(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院长):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企业也一样选择合作学校,通过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精准施策,使得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够适销对路。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务面向精准对接产业布局。紧贴中山“一镇一品”的产业结构,学院与专业镇政府在其产业园区先后建成南区电梯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古镇灯饰学院、小榄学院和大涌红木家居学院等专业镇产业学院,将办学重心下移,大学办到专业镇,实现“一镇一品一专业”专业布局;学校成立了10个应用技术研究所,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如针对中山市机器换人的巨大需求,学校与中山市科技局共同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成立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服务区域智能制造业技术变革。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学院按照“优化整合现有专业、做强主干特色专业、量身定制紧缺专业”的思路,从产业结构契合度、专业集聚度、专业规模、品牌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建立专业评价指标,采取淘汰、改造、新增的方式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专业总量从67个调至34个,专业大类从10个减少至5个,交通特色、工科属性的专业数大幅增加,占比均达70%,在校学生数占比达到73%,专业与广东产业结构错位幅度降低了5个百分点。
广州交通运输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精准对接育人需要。学校根据行业需求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处年龄段特点,兼顾企业需求与育人需要,拓展完善相应课程体系;实行大类招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发展方向与兴趣所在,5%的学生可以跨大类转专业;在选择专业时,学生和专业实行双向选择,通过测试评估学生是否适合专业学习;以订单班为主,培养行业企业所需高技能人才。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社会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学校积极服务对接区域行业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从2012年开始对企业在职员工开展非全日制学徒制精准培养,帮助企业留下高素质人才,助力企业深度转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与广州南沙大酒店----课程标准精准对接企业岗位标准。校企紧密合作,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相关专业的岗位标准分解成7000个任务点,并明确哪些任务点应该由学校教师讲解、哪些任务点将由企业师傅指导完成、哪些任务点应由学生自学掌握,深入推进校企一体、协同育人
姚招平(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培训分公司副总经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避免职业院校将某一企业岗位标准,作为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行业、产业的服务与产品,有一定的时间生命周期,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有时效性,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有一定的时效性。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关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同时,应以行业某几个主导企业的共性为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同时要高度关注职业态度和素养的培养,为毕业生的就业实现和整个职业生涯的个人发展夯实基础。
张俊平(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发布技术技能人才中长期(5-8年)需求预测,发布过热专业预警报告,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提供前期数据和参考。在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加入学校办学定位与专业布局契合程度检查,大力推进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使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布局调整中能够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精准育人。
李成武(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确保了就业员工的稳定性,从而慢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鼓励工匠精神。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项目或产品来学习知识,而不是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再来寻找在产品中的应用。
刘国生(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院长):以“双精准”为方向,出台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指导意见,指导与支持职业院校做大做好做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精准对接,实现精准育人。
赵鹏飞(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并将其作为推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的重要着力点。从抓好现有项目、拓展工作成果、注重经验推广、加强政策支撑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努力使广东成为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的示范区。
黎国喜(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加强中高职精准衔接,在重要产业和技术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领域及改革试验区,大力实施中高职一体招生。建立省里一批“双精准”载体和平台,通过试点引领,推动“双精准”深入实施。
余爱民(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参考江苏、浙江等地做法,出台具体政策鼓励积极参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企业。